
水利是國民經濟的命脈,是現代農業建設不可或缺的首要條件,是經濟社會發展不可替代的基礎支撐,是生態環境改善不可分割的保障系統。2022年政府工作報告明確“建設重點水利工程”、“完善防洪排澇設施”等水利高質量發展新動向。一庫碧水潤民生。水庫是水利工程體系的重要一環,在水旱災害防御、供水保障、農業灌溉、改善生態環境等方面發揮著巨大的作用,關系到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。加快推進水庫信息化建設、提升水庫防洪減災能力、確保水庫安全運行刻不容緩。
建設背景
目前,我國共有各類水庫9.8萬余座,其中小型水庫占比超過95%,量大面廣,影響較大,普遍存在工程質量較差、壩體單薄、大壩滲漏、水工設施不齊全、部分設施老化破舊、監管乏力等問題,嚴重影響水庫的安全運行和經濟效益,威脅著人民群眾的生命和財產安全。
近年來,在習總書記“節水優先、空間均衡、系統治理、兩手發力”治水總方針指導下,黨中央、國務院高度重視水庫信息化建設工作,加大智慧水利建設力度。
2021年4月,國務院發布《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切實加強水庫除險加固和運行管護工作的通知》(國辦發〔2021〕8號),明確“十四五”期間水庫除險加固和運行管護工作指導思想、目標任務和具體措施。
2021年10月,水利部發布《水庫雨水情測報和大壩安全監測設施建設與運行管理辦法》,推進和規范設施建設與運行管理,提升水庫信息化管理水平,為落實水庫預報、預警、預演、預案措施提供技術支撐,保障水庫安全運行。
2022年1月,李國英在《2022年全國水利工作會議》上指出,建設部省兩級雨水情測報和大壩安全監測平臺,提高水旱災害監測預報預警水平。強化水庫安全管理。建立覆蓋所有水庫的信息檔案,全面、精準、動態掌握水庫基本情況。加快小型水庫雨水情測報和大壩安全監測設施建設。
2022年3月,水利部印發《2022年水利鄉村振興工作要點》,明確實施病險水庫除險加固,加快蓄滯洪區布局優化調整和建設。加快中小型水庫建設。
十四五”時期,水利工程補短板進入集中攻堅期,加快推進水庫信息化建設,對于提高水庫運行效率、增加水庫興利效益、增強水庫防洪能力、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等具有重要意義,是助推水利科技發展、加快推進水利現代化建設的關鍵舉措和必由之路。
方案概述
一庫碧水潤民生,爭當風雨守庫者。金鵬信息基于“防住為王、預字當先、實字托底,人員不傷亡、水庫不垮壩、重要堤防不決口、重要基礎設施不受沖擊”的目標總方針,采用“兩體系一平臺”設計思路,打造小型水庫智慧化監管解決方案,旨在解決安全監測設施不全、運行管理不暢、責任落實不到位、決策調蓄功能弱等問題,為防汛減災、興利調度、供水保障、農業灌溉、生態改善、災害應急處置等提供決策支持,確保水庫安全長效運行。
兩體系:
小型水庫雨水情測報體系:主要實現庫區雨水情和視頻監測、入庫流量監測、溢洪道下泄流量監測等,全過程遠程自動采集監測水情、雨情信息,實時記錄水庫雨量、水位、流量的動態變化過程。通過對水情、雨情數據綜合分析,為水庫合理蓄水提供數據支撐,充分發揮水庫在流域防洪、滯洪、調蓄中的作用,最大限度發揮水庫的綜合效益。
大壩安全監測體系:對大壩變形、滲流壓力、滲流量、大壩裂縫等進行實時監測,實現大壩安全監測、安全鑒定、風險隱患、運行監管等可視化、智能化監管。在大壩、溢洪道等重要部位進行圖像和視頻采集,重點監視大壩全貌、兼顧水尺、壩前水面、溢洪道進出口、壩體滲漏等動態視頻信息。
一平臺:
統一監測平臺:綜合運用物聯網、大數據、云計算、人工智能等技術,基于水利一張圖服務體系,建成統一的監測平臺及數據庫,涵蓋水庫基礎信息管理、雨水情監測、大壩安全監測、巡視檢查、預警預報、應急預案等功能,實現監測信息的匯集、共享與應用,為水資源管理、防汛抗旱、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提供決策支持,全方位保障水庫安全高效運行。平臺包含Web端和移動APP端,支持省、市、縣三級協同聯動。
建設目標
應用案例
項目綜合利用物聯網、大數據、云計算、GIS、BIM 等先進技術,通過建設“全方位物聯感知體系、全業務應用平臺、全實時指揮中心”,形成“全面感知、可靠保障、精細管理、科學調度”的現代化管理體系,實現水資源、水生態、水環境、水災害“四水同治”統籌治理和智能決策,提高水利對社會公眾的服務水平,推動全市水利現代化發展。
今年是黨的二十大召開之年,也是實施“十四五”規劃承上啟下的重要一年。推動新階段水利高質量發展使命如磐、重任在肩。金鵬信息將不斷強化信息技術與業務應用深度融合,健全預報、預警、預演、預案“四預”體系,貫通雨情、水情、險情、災情“四情”防御,抓緊補短板、堵漏洞、強弱項,為水庫安全穩定運行保駕護航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