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截至12月1日,鄭州市區空氣質量優良天數達286天,同比去年增加21天。依托智慧環保,鄭州市區提前完成今年的“藍天任務”,實現了“增藍天、降濃度”雙目標。
今年鄭州市全力構建了“智慧藍天”工程,遏制了交通、揚塵、工業、生活四大污染,區域大氣環境質量持續改善。 “智慧藍天”工程按照精確監測、科學分析、全員參與、精準高效的原則,在重慶率先建成大氣污染網格化檢測預警體系。該系統包含國控站點、市控站點、微型空氣質量監測站和高架源高清可視系統共106套,形成了延伸至村(社區)的四級大氣網格化監測監管系統。
大氣污染網格化檢測預警體系,環保工作人員可準確掌握大氣環境質量實時變化情況,實現了多參數、多產品組合,多網格應用和全生命周期數據質量管理。結合自動分析研判、任務分派和評分考核系統,治污更加智能化、精準化,量化考核更加清晰化。
“智慧藍天”工程還通過攜帶有4K高清攝像頭的無人機,使巡查工作更加高效化。相比人工巡查,通過無人機寬廣的天眼視角,環保工作人員可以更全面地掌握揚塵和煙氣排放情況,利于發現平面檢查不易查找的問題,做到了無死角巡查。如對鄭州市部分片區近20個在建項目近千余畝的施工現場進行巡查,無人機僅用4個架次約30分鐘就全面掌握了以往人工需要2天才能走完的現場情況,有效提升區域大氣污染防治問題。利用無人機開展環境防污治理,實現了監測范圍全覆蓋,全面掌握揚塵污染、交通污染、工業污染、生活污染等廢氣排放情況,助力實現“鄭州市藍”。
在重點污染源綜合治理方面,截至9月底,全省42臺1140萬千瓦燃煤機組鍋爐完成煙氣脫硝除塵治理,11臺599萬千瓦機組完成工程改造實現超低排放,32條水泥生產線完成脫硝治理,20條玻璃、建筑陶瓷生產線完成煙氣綜合治理工程。在燃煤鍋爐拆除改造方面,全省建成區集中供熱供氣覆蓋范圍內798臺10蒸噸及以下燃煤鍋爐完成拆除或清潔能源改造,45臺10蒸噸以上工業鍋爐完成煙氣治理;26臺20蒸噸及以上燃煤鍋爐已安裝環保在線監測設施。在揮發性有機物治理方面,截至9月底,我省已完成29家油庫、2993家加油站、2055臺油罐車的油氣回收治理。
鄭州市充分認清治理大氣污染的艱巨性和長期性,下更大的決心和力度解決大氣污染防治方面存在的突出問題;要進一步注重源頭治理,加快轉變經濟增長方式,優化產業結構和能源結構,嚴格實行環境準入制。并制定了三項舉措助推轄區“藍天工程”:實行網格化管理,定點定責;加大宣傳,嚴格執行污染治理標準;督察整改,實行獎罰并舉制度。
此外,“智慧藍天”工程還通過氣象大數據,實現預報預警精準發力。鄭州市區環保局與當地氣象局簽訂《大氣污染防治工作合作方案》,以環境氣象大數據為支撐,分析、研判區域大氣環境質量特點和發展趨勢,開展環境氣象預報預警,采取針對性措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