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鄭東新區劃分成幾百個網格,專門配備網格長、網格員、“全要素網格通”手機,構建信息流轉閉環——“網格化+信息化”探索社會治理新模式。
鄭東新區網格員通過“全要素網格通”手機上報:路一處涵洞上的路面損壞,影響群眾出行。當日下午,該街道路辦和街道水務站組織人員機械對路面進行重新澆筑,次日路面恢復正常通行。
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,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。在街道,這一目標要求已成為創新基層社會治理的實際行動。今年起,該街道強化“網格化+信息化”融合,推動服務管理資源下沉入“網”,將社會治理觸角延伸至“基層末梢”,積極探索全要素網格化社會治理新實踐。
加強基層治理是推動全面從嚴治黨、鞏固基層政權的重要舉措、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發展思想的必然要求、是實現城街道融合發展和街道村振興戰略的必要路徑。必須堅持改革創新,有序推進網格化精細化社會治理工作,持續提升全市基層治理工作水平。
各級各部門要按照社會治理“一張網” “五統一”要求,總體謀劃、統籌推進,不斷提升全市社會治理精細化水平。要加強隊伍建設,整合公安機關人口協管員、數字化城管監督員等隊伍,組建好專職網格員隊伍。要加強信息采集,健全完善預測預警預防機制,強化網格內基礎數據的動態采集與實時研判。要加強數據整合,進一步打通數據共享渠道,推進政法、人社、公安大數據中心以及 “12345”熱線、數字化城管等系統有機整合。要加強綜合執法,在街道鎮(街道)層面對執法力量進行有效整合,推動社會治理向末梢延伸。
各級黨委政府要強化責任擔當,把主體責任始終扛在肩上。要落實多元責任,引導群眾自我約束、自我管理、自我服務。要強化協調聯動,形成縱向市縣鎮村聯動、橫向部門互動的工作格局。要加強考核監督,將網格化精細化社會治理納入高質量發展指標體系。要認真總結評估,力爭形成可復制、能推廣的經驗和成果。
近年來,鄭州市堅持以人民中心的發展思想,強化問題導向,在全市積極部署推進網格化社會治理工作,并通過加強智能化建設,融合吸收上海、北京等地精細化城市管理經驗,以產品化理念打造了具有鄭州特色的“網格化精細化社會治理”工作。
目前,全市綜治、維穩、公安、民政、城管等多部門服務,通過智能信息化等手段被整合到5969個“全要素”網格之中,由14326名專兼職網格員組成的“全科式”服務隊伍,為居民提供“24小時不打烊、點對點到家”的全方位服務,人民群眾的獲得感、幸福感、安全感顯著增強。去年,全省城市治理與服務工作會議在鄭州召開,專門介紹推廣該市經驗。
有“網”、有人,還要有信息化作為支撐。推進社會治理信息化建設,鄭東新區從構建信息流轉閉環入手,全力打通社會治理實體閉環。
信息流轉閉環包含上報、受理、辦理、交辦、處理、反饋等環節,運轉基礎是‘三平臺、一系統’,即‘全要素網格通’手機、‘平安鄭州’APP、網格微信群以及網格化社會治理信息化系統。網格員發現路面損壞,利用‘全要素網格通’手機上報情況,鄉網格化服務管理中心平臺管理員在電腦端進行受理和交辦,鄉有關部門和村收到交辦單后,立即組織應急處置和修復,并將處理結果上報反饋。
完整的線下處理過程,形成了一次社會治理實體閉環。而信息閉環和實體閉環的流暢運轉,離不開“網”內行政資源的集聚。鄭東新區明確將司法、綜治、信訪等12個職能部門的60條權力事項整合入“網”,并對所有第一網格長、網格長、網格員開展培訓,確保他們準確掌握相關權力事項的業務辦理流程、政策口徑等。“網格化+信息化”觸發了基層社會治理新變革。